深圳市掀起黃標車淘汰攻堅戰
日前,在深圳市
機動車排污監督管理辦公室環保服務大廳,來自龍崗區橫崗鎮的李先生正輪候辦理提前淘汰黃標車手續。
他笑著告訴記者:“現在深圳全市都不讓開黃標車,今年年底完成
報廢,還可以領取補貼,何樂而不為?”隨著珠三角淘汰黃標車在今年底“大限”將至,抱有類似想法的車主并不在少數。
廣東環保專家介紹,1輛黃標車的尾氣排放相當于28輛國Ⅳ汽車;占廣東汽車總數10%的“黃標車”,卻排放了全省近半的汽車污染物。針對這個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禍首,國家“大氣十條”提出任務要求,到2015年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區所有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省范圍的黃標車。
據初步統計,2014年全省共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8.416萬輛,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38.8%,所有地市均完成淘汰任務。
不過,“硬骨頭”還沒有啃完。據省環保廳介紹,今年珠三角要淘汰的剩余黃標車里面,達到
強制報廢年限的黃標車在去年已經基本淘汰完畢,“剩下來的黃標車淘汰難度更大”。記者近日隨環保部門走訪了解到,珠三角各地已經紛紛行動起來,掀起了沖刺黃標車淘汰的攻堅戰。
“限行+補貼”鼓勵提前淘汰
近日,佛山市西樵鎮的區先生根據黃標車淘汰指引,叫來服務機構。遞交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申請表及相關的資料后,淘汰黃標車服務機構立刻把區先生那輛2002年購買的進口車拖走。半個多月后,區先生的賬戶便收到報廢補貼1.8萬元。
區先生回憶說,隨著佛山市黃標車限行范圍的不斷擴大,原本可以滿街跑的車已淪為只能在村里開了,哪也去不了,如同廢鐵一般。“市政府出臺了一個政策,更堅定了我主動不當‘黃標車’老賴族——‘黃標車’以前產生的交通罰單統統都由政府埋單。”
為了完成國家下達的硬任務,經濟補償、區域限行、強化監管、依法
強制報廢等措施成為我省各地市推動黃標車淘汰工作的重要手段。
“狠抓改善空氣質量、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任務不放松,全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約談督導會議上,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多渠道、多手段加快黃標車淘汰進度,每周統計通報一次淘汰進展情況,強化財政補貼、電子執法、逐步擴大限行區等措施,加大問責力度。
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
在淘汰任務最為緊迫的珠三角地區,不少城市市區已禁行
黃標車。佛山從2015年6月1日開始,實施更加嚴格的第七階段限行政策,把限行范圍從佛山市區擴大至佛山“一環”。
深圳從今年7月1日到12月31日,對所有黃標車實施全時段限行措施,連此前網開一面的營運黃標車也進入限行之列。
在鼓勵措施方面,珠海目前已設立了“一站式服務窗口”,通過增加人手,提高補貼支付額度,以提高補貼發放效率,可在15個工作日內將財政補貼款項撥付到符合條件的黃標車車主賬戶。
東莞制訂新的補貼方案,將補貼范圍擴大到財政供養以外的所有符合提前淘汰條件的黃標車,同時將補貼額度最高提升至3萬元,并按淘汰時間不同進行差別化補貼,早淘汰多補,晚淘汰少補。
在全省層面,2014年,省環保廳在省公安廳的支持下建立了黃標車數據庫,對黃標車及
老舊車淘汰情況實施半月報,將最新的黃標車數據下發到各地級市,配合各地的電子執法系統抓拍限行區域內的黃標車。2015年,數據更新加快到一周一報。
我省還開展異地黃標車闖限行區電子警察執法試點,率先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范圍內實行黃標車數據共享,部分解決因沒有外地黃標車數據庫而無法處罰外地黃標車闖限行區的問題。此外,省財政去年安排4億元資金集中對珠三角營運黃標車提前淘汰予以補貼;并從國家安排我省的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4億元中安排3.7億元用于補助地方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
在去年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后,環保部門估算珠三角黃標車的存量仍有約68萬輛,其中達到強制
報廢年限的黃標車在2014年已經基本淘汰完了,剩下來的黃標車不能強制提前淘汰,只能通過加大限行范圍和補貼淘汰等手段,促使車主自愿提前淘汰。
在東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所的監控屏幕上,每幾分鐘就有黃標車被捕獲,兩小時內屏幕上已經刷新了幾頁黃標車牌號。“車子一壓過橫穿路面的傳感器,攝像頭馬上拍照,如果是黃標車,就會自動記錄下來。”監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子執法已可以抓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的異地闖限黃標車,并處以罰款并扣3分。
截至去年,全省實施黃標車限行政策的地市已達9個。
不過,目前對
黃標車數據庫未能實現全省乃至全國聯網,基本上只對本市注冊車輛和省內部分市車輛的違法行為能夠實施處罰,“有部分外地闖入的黃標車卻難以處罰。這令一些車主有不滿情緒。”東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
深圳市人居委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反映了類似情況,珠三角的黃標車限行力度比較大,但非珠三角地區甚至外省對黃標車的限制不一,“特別是深圳粵B車牌還是免年票的,一些車主寧愿把黃標車放在外地開,甚至一些偏遠的山區開,寧愿再也不開回深圳也不愿淘汰。但部門統計下來,這也是屬于深圳沒有淘汰的黃標車”。
在一些重型車車主看來,補貼力度對他們吸引力有限。“一些國II標準2007年上牌的柴油車,才8年,提前淘汰最多才補一兩萬元,車主提前
報廢意愿不強。”深圳市人居環境委機動車排污監督管理辦公室科長張峻峰坦言,現在淘汰的主要壓力也是來自較為重型的營運黃標車,這種營運黃標車大多殘值較高。在不出臺其他經濟鼓勵政策的前提下,按目前的實施補貼政策,預計今年6月30日前,最多約有5000輛營運黃標車申請補貼,剩余營運黃標車總數仍有9900輛。
據了解,由于營運黃標車使用強度大,行駛里程長,平均車況差,污染物排放量約占全市黃標車污染物排放量的近40%。此外,未闖禁區、檢測也合格的黃標車能否提前淘汰取決于車主的意愿。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8市出臺鼓勵黃標車提前淘汰的經濟政策,省和地方財政均有資金投入黃標車補貼,但記者看到,補貼金額從小汽車到重型板載車,各地標準為5000元到3萬元區間,而且越早淘汰補貼額越高,今年6月開始,珠三角城市陸續進入臨近提前淘汰的“大限”,補貼金額更在原來基礎上有所降低。
廢車拆解能力不足拖后腿
除了補貼與異地行車的問題,拆解能力相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黃標車淘汰的進度。
記者在東莞市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的拆解廠內看到,十多萬平方米的拆解場地上堆滿了各種類型的廢舊車輛,經過機器粗拆、人工細解等工序后,一臺小車大概1.5小時完成拆解處理,同時廢油蓄電池等也有效收集。
不過,對于車主來說,卻需要等待15到20天,才能拿到拆解證明。“現在每天有80臺到100臺進場,但廠里的能力只有60臺左右。”該公司的袁浩成總經理告訴記者,2006年至2013年每年最多才收到2000多臺黃標車,2014年全年共接收了9500多臺黃標車,而2015年1月至4月就接收了5000多臺,以前1到4月都沒300臺。“隨著黃標車淘汰時間節點的推進,下一輪的高峰期將會在6月30日和12月31日當天出現,屆時公司的營業大廳可能再一次被黃標車車主擠爆。”
東莞的情況在我省并非孤例。上述拆解公司是該市唯一一家
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據《廣東省
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前我省除了廣州和汕頭(分別有定點拆解企業4家和2家)之外,其余地市均只有1家定點拆解企業。我省現有的26家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技術裝備相對落后,而全省機動車報廢量逐年增加。每年報廢的機動車平均達到30萬輛。
“如果進一步提高拆解能力,無疑可以加快黃標車淘汰的流程與車主的熱情。”據一些車主反映,要將黃標車先報廢,等到領取《汽車報廢回收證明》及《機動車注銷證明》后才可申報補貼,這一過程車主至少要跑四趟,前兩趟是往報廢回收企業跑,上述兩證明出具快則15個工作日,慢則要等3個月;在證明出具后,車主還要跑最后1趟,就是憑資料到獎勵補貼窗口,申報補貼手續。繁瑣的程序讓很多車主感到無奈,有些車主無奈成為黃標車老賴族。
不過,對拆解企業和政府部門來說,他們也并非不愿意汽車拆解能力擴張,但目前珠三角工業用地指標十分有限,另外拆解行業也告別了早期鐵價高企的暴利時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小。
對此,也有地市采取折中的做法,即沒有拆解完的也先集中放在一起,先替車主辦好提前補貼手續,以鼓勵車主提前淘汰黃標車。“我們現在是‘一站式’服務,車主只需跑一趟。”佛山市環保局機動車污控科相關負責人說,車主只需將黃標車交售給回收公司的同時遞交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申請,回收公司將補貼申報資料遞交給各區黃標車提前淘汰聯合服務窗口,相關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財政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劃到車主銀行賬戶。
需打破地域藩籬
無論是國家還是省內,目前
黃標車的數據都未能完全實時共享,多年來呼吁建設的機動車環保數據網絡平臺也未建立。廣東僅實現了4市1區聯網,這導致一些地方雖然設置了限行區,但外地黃標車依然可以暢行無阻。
對此,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研究所所長張永波認為,從技術層面來說,建立一個全國聯網的“黃標車數據庫”并不難,只要各地把黃標車資料實時上傳,聘請專人負責及時維護和更新數據庫就行了。
“但根本問題在于,國內黃標車淘汰工作仍處于‘地方各自為政’的階段。有淘汰本地注冊黃標車任務的地方,政府當然想盡快解決問題,但如果車跑到其他地方去用,人家卻不見得著急。”此外,目前省環保和交通部門的在試點地區的黃標車數據連通上,是每星期更新一次,這需避免部分黃標車主動淘汰后,車主將原車牌使用到綠標車上,卻因數據更新不及時而被誤認為黃標車遭罰的情況。
據張永波了解,一些不愿意接受提前淘汰的黃標車車主,會直接把黃標車轉移到鄉村或外地去,而其他地區又沒有注冊地黃標車的數據資料,無法得知該車是否黃標車,無法開展相關執法行動。
對于
報廢拆解對黃標車淘汰的制約,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首席機動車專家雙菊榮則建議,政府部門應盡量簡化黃標車的
報廢手續,并開展相關車輛淘汰密度與拆解場拆解能力方面的分析研究,“主要對正常情況下我省對報廢車輛的拆解能力的適應進行分析,如在正常情況下都難于滿足拆解需求,則應適度考慮增加拆解場數量。”
雙菊榮表示,目前在國內大部分地區,
機動車尾氣控制屬于環保的職責范圍,但地方環保部門設有專門監管處室或科室的并不多,更缺少專門的統籌機構。對此,建議成立移動源污染排放控制的專門機構,不僅針對機動車,還要包括非道路移動源(船舶、飛機、施工機械等),安排專業的人員編制對其進行管理。如制定相關政策、規劃和技術標準,對大數據進行收集更新,建立統一的排放數據庫等。